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低铂、高效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制备技术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鉴定结果公示

发布时间:2020-11-23 09:46:52

“低铂、高效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制备技术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鉴定结果公示

  完成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新能源有限公司

  鉴定组织单位: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评价时间:2020年10月18日

  鉴定结论:

  一、项目主要创新点如下:

  1. 创新性地应用离子效应保护的高温热转印技术,实现了超薄、疏水、高分散催化层与质子交换膜复合CCM结构的工业化制备。制备的膜电极催化层亲疏水性适宜、厚度低于10um、铂催化剂利用率达到82.58%、担载量低至0.28mg/cm2,显著降低了膜电极成本。

  2. 发明了炭纸基体原位疏水处理技术和梯度微孔层技术,疏水处理后孔隙保持率达到94%,实现了水/气逆向高通量传质,解决大电流(≥3A/cm2)工作时液态水排出和气体同时排入的突出矛盾,功率密度达到1.55W/cm2。

  3. 提出用薄型柔性材料作为封装材料,有效缓解了封装结构应力集中问题;开发了带基体支撑的半冲断技术及工艺装备,实现柔性中空封装材料的展平牵引连续化贴合,形成了年产2万m2的膜电极规模化生产能力。

  二、项目已获授权发明专利18件,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导制定膜电极国家标准1项。建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膜电极组件产业化基地,膜电极产品性能通过了第三方机构测试和国内外燃料电池企业的验证,累计生产163万件,其中出口116.8万件,已被美国Plugpower公司、美国ReliOn公司、东风汽车集团、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等应用于燃料电池叉车、乘用车、商用车、备用电源等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项目成果契合氢能源燃料电池领域对高效低成本膜电极组件的迫切需求,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对推动我国燃料电池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对该项目的鉴定如有异议,请于公示之日起10日内向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结构调整与发展部反映(电话:010-57811106,联系人:潘东晖)。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结构调整与发展部

 

鉴 定 委 员 会 名 单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从事专业

职称/职务

1

衣宝廉

燃料电池

研究员、院士

2

南策文

清华大学

材料

教授、院士

3

蒋利军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材料

教授级高工

4

包亦望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性能评价

教授级高工

5

陈胜利

武汉大学

电化学

教 授

6

王正帮

湖北大学

材料学

教 授

7

史建鹏

东风汽车技术中心研究院

汽车开发

教授级高工

8

彭元亭

中船重工712所

动力电池及燃料电池

教授级高工

9

张 亮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燃料电池分会

电气标准化

高级工程师